聚焦学生学习历程,打磨“沉浸式”精品数学课堂 ---“双九工作室”活动报道
作者: 赵丽 | 发布时间: 2023/5/5 12:13:19 | 434次浏览
2023年3月-4月,为进一步打造“沉浸式”课堂,提升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打磨精品数学课堂。在2个月的时间里,雨花实小数学组开展了5次“双九工作室”教研活动,陈双九老师和靳颖副校长以及全体数学教师们积极参加了本次系列活动。 本次活动一共有9位青年教师分别登台,献上精彩的研究课例。 第一个课例,叶雨晴老师执教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叶老师从学生已有的解决问题策略经验引入,将问题集中起来,组织学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学生从“问题”出发,积极思考,解决问题,感受从问题想起的策略。 第二个课例,笪涵老师执教三年级《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笪老师的设计清晰,从分步算式到综合算式,从旧识到新知,过渡自然合理。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本节课不仅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更加注重计算过程,突出了重难点。 第三个课例,赵新宜老师执教《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课堂中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共同小结“二不变一变”的规律:“加法交换律”是加数、和不变;加数位置变了。赵老师又利用生活中的实例组织学生进一步探究“加法结合律”。课堂中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理解并掌握了知识,通过对比解决问题的不同解法,感受运算律的含义和价值。 第四个课例,陈婷婷老师执教四年级《乘法分配律》,陈老师创设实际生活情境,引出问题“四、五年级一共要领多少根跳绳?”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独立列式解答。通过对不同解法的比较和分析,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乘法分配律。接着陈老师借助几何直观,从图形面积的角度帮助学生们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学生们不仅感受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也体会到运算与几何之间的紧密联系。 第五个课例,陈洁老师执教五年级《分数的意义》。陈老师引导学生说说对1/2的已有认识,寻找知识的连接点,为新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再以1/2 为切入口,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学生经历、体验、探索由“具体数量”逐步抽象到单位“1”的过程,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单位“1”的意义。 第六个课例,植立全老师执教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植老师设计新旧知识的对比,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分数的生长过程。从一个物体、一个图形、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到把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一个物体或一个整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都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在数学中这叫做单位“1”。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探究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第七个课例,刘禹暄老师执教三年级《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刘老师借助“孙小圣分桃”创设问题情境,由平均分一个桃的几分之一引入,探究平均分4个、8个、12个桃的几分之一。在一次次分桃的活动中,学生们认识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刘老师巧妙设计层次递进的问题,学生通过对比引发了认知冲突,从而再继续探究。在认识分数和创造分数的过程中,学生进步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第八个课例,朱蒙蒙老师执教六年级下册《式与方程总复习》。朱老师设计了富有层次的练习,引导学生经历课前唤醒、课堂深入、课后延伸的过程,重建和完善了这部分的知识体系。学生通过复习,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字母式表示数、数量关系。接着,朱老师引导学生从字母式过渡到方程的复习,重点探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找等量关系、如何设未知数。 第九个课例,陈思思老师执教三年级《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陈老师设计复习旧知的环节,激活了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学生在分桃子的活动中,发现许多物体也能看成一个整体,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其中1份就是整体的二分之一。学生通过圈一圈、分一分和涂一涂,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逐步强化对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认识,对分数地理解逐渐加深。 本次活动,9位上课教师都从新课标的要求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组织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每一节课都呈现了不同的精彩。陈双九老师对9位老师的课例都进行了专业且独到的点评,提出了切实的修改意见,听课的老师们也针对具体的教学环节展开了丰富的讨论。 本次青年教师精品课程的专题教研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雨花实小数学组的教学研究还在继续,让我们一起共同期待下一次活动的精彩!
撰稿人:樊曦 审核:靳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