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2019年12月5日 星期四
学校“十二五”研究课题申报活页
作者: 杨健 | 发布时间: 2011/9/21 22:32:00 | 845次浏览

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 小学生命化课堂整合与创新校本模式的研究

设计与论证报告(5000字以内,不得出现学校和课题组相关人员名字)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本课题核心概念是“生命化课堂”、 “整合与创新”、“校本模式”。

1.生命化课堂:

生命化课堂就是以充分释放生命的活力为手段,以生命成长为目的,提升每一个生命的价值,赋予课堂教学以生命的意义的课堂。

这样的课堂是师生实现生命成长、人生意义提升的具有吸引力的场所;课堂生活成为师生生命发展的一段共同的经历,师生在课堂中体验着智慧的交锋、情感的碰撞、价值的共享;课堂生活充满着民主、平等、安全、愉悦,包含着生命中的暂时缺陷,也呼唤着潜能智慧的觉醒。

这样的课堂直面最鲜活的生命,体现出生命的多样性,彰显生命的光泽和灵动,使课堂焕发出师生生命的活力。

2. 整合与创新:

通过分析、梳理国内对“生命化课堂”研究的现状,根据我校对“生命化课堂”研究的现状及价值观的追求,完善、深化小学“生命化课堂”研究,建构出适合我校的“生命化课堂”教学模式。

3. 校本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
“校本模式”是指在完善、深化小学“生命化课堂”研究的基础上,建构出适合我校的“生命化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生命化课堂整合与创新校本模式的研究” 指通过分析、梳理国内对“生命化课堂”研究的现状,根据我校对“生命化课堂”研究的现状及价值观的追求,完善、深化小学“生命化课堂”研究,建构出适合我校的“生命化课堂”教学模式。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1.理论方面:

2005年,张文质先生提出生命化教育。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认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这样的"教育",就是我们所期待的生命化教育。并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

南师大冯建军教授认为,生命化教育是在生命的视野中,对教育本质的一种重新理解和界定。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教育因生命而发生,点化和润泽生命乃教育之核心。

2.实践方面:

张文质先生的倡导下,福建地区部分学校开展了实践“生命化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生命化”课堂操作层面的实践,只见一些零散的研究,尚未见系统的研究。

江苏地区,在南师大冯建军教授下,苏南地区对“生命化教育”的研究开展得较为深入,对“生命化课堂”的研究,涉及较多的是中学,如对“生命化课堂”的策略研究、诊断性研究。

二、研究的价值

1.可以将生命化教育理念具体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让“生命化课堂”具有可操作性。

我们认为“生命化课堂”是落实素质教育的理想课堂。如何实现“生命化课堂”,关键在于建构这一理想课堂的教学模式,让“生命化课堂”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让“生命化教育”在课堂中真正得到落实,从而让课堂成为师生实现生命成长、人生意义提升的具有吸引力的场所,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2.可以丰富目前国内“生命化教育”理论与实践。

通过分析、梳理国内对“生命化课堂”研究的现状,根据我校对“生命化课堂”研究的现状及价值观的追求,进一步完善、深化小学“生命化课堂”研究,建构出适合我校的“生命化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丰富目前国内有关“生命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3.进一步支撑学校办学特色

多年来我校一直高举“生命化教育”大旗,开展“生命化课堂”、 “生命化德育”、 “生命化管理”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开展对该课题的研究, 建构具有一定校本化的、在南京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素质教育特色课堂,可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一、研究目标:

1.让“生命化课堂”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通过研究,让“生命化课堂”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让“生命化教育”在课堂中真正得到落实,从而让课堂成为师生实现生命成长、人生意义提升的具有吸引力的场所,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2.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通过研究,建构具有一定校本化的、在南京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素质教育特色课堂,从而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二、研究内容(或子课题设计):

1.《国内“生命化课堂”研究综述》;

通过文献研究,了解目前国内对“生命化课堂”研究的现状,为整合与创新小学“生命化课堂”一般性教学模式做准备。

2.《目前我校各学科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目前我校对“生命化课堂”研究的现状,为整合与创新小学“生命化课堂”一般性教学模式做准备。

3.《小学“生命化课堂”一般性教学模式的研究》;

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小学“生命化课堂”做整合与创新的研究,形成一般性教学模式。

4.《基于学科特点的小学“生命化课堂” 教学案例研究》;

以小学“生命化课堂”一般性教学模式为抓手,在各学科进行课例研究。

5.《小学“生命化课堂”评价性研究》

在以小学“生命化课堂”一般性教学模式为抓手,在各学科进行课例研究的同时,进行相应的评价性研究,进一步完善、深入对小学“生命化课堂”可操作性的研究。

三、研究重点:

1.《小学“生命化课堂”一般性教学模式的研究》;

2.《基于学科特点的小学“生命化课堂” 教学案例研究》;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研究遵循文献综述-现状调查-模式建构-学科教学落实、完善-评价提升这样的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加强对该课题相关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对“生命化课堂”的深入认识;通过文献研究,了解有关地区和学校对“生命化课堂”实践研究的经验做法,从中吸取有用的“营养”,达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效。

2.调查研究

通过问卷法、座谈法,了解我校目前课堂教学现状,以便对“生命化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整合与创新。

3.案例研究

在研究出小学“生命化课堂”一般性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基于学科特点,在各学科教学中进行课例研究。

4.经验总结:

有计划、分阶段地研究与总结,步步为营,不断总结、调整、提高。

三、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116-7月):课题申报

第二阶段(20119-20126月):完成国内“生命化课堂”研究综述和目前我校各学科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第三阶段(20129-20136月):初步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实践模式,进行学科课例研究

第四阶段(20139-20146月):实践中调整、完善课堂教学模式,继续进行学科课例研究

第五阶段(20149-20156月):形成较为完善的小学“生命化课堂”教学模式

第六阶段:(20159-201511月):系统总结,准备结题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主要

1.“生命化课堂”是理想的素质教育课堂

“生命化课堂”以充分释放生命的活力为手段,以生命成长为目的,提升每一个生命的价值赋予课堂教学以生命的意义,是使师生实现生命成长、人生意义提升的具有吸引力的场所;这样的课堂生活充满着民主、平等、安全、愉悦,包含着生命中的暂时缺陷,也呼唤着潜能智慧的觉醒,它直面最鲜活的生命,体现出生命的多样性,彰显生命的光泽和灵动,使课堂焕发出师生生命的活力。因此,它是理想的素质教育课堂,体现了我们对教育的价值追求,对办学品味的追求。

2.模式的建构是让“生命化课堂”具有可操作性的重要抓手

让“生命化课堂”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让“生命化教育”在课堂中真正得到落实,我们认为,相关模式的建构,是其重要的抓手。

3.整合与创新“生命化课堂”研究,对学校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我校多年来坚持开展对“生命化教育”、 “生命化课堂”的研究。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我们觉得通过整合与创新“生命化课堂”研究,建构具有一定校本化的、在南京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素质教育特色课堂,可以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二、可能的创新之处

1“生命化课堂”研究集大成

该课题研究是通过分析、梳理目前国内对“生命化课堂”研究的现状,根据我校对“生命化课堂”研究的现状及价值观的追求,进一步完善、深化小学“生命化课堂”研究,建构出适合我校的“生命化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它是对“生命化课堂”研究的集大成。

2.评价研究

任何对课堂的研究都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系统。在对“生命化课堂”的研究中,我们发现,评价系统的建立是其难点。我们愿意做这方面的尝试。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

(限5项)

《国内“生命化课堂”研究综述》

文章

20126

《小学“生命化课堂”一般性教学模式的研究》

论文集

20136

《小学“生命化课堂”评价性研究》

论文

20141

《具有可操作性的“生命化课堂”的探索》

论文集

20146

《小学各学科生命化课堂研究案例集》

论文集

20151

最终成果(限3项)

《小学生命化课堂整合与创新校本模式的研究》

研究报告

20156

《小学各学科生命化课堂研究案例集》

案例集

20156

《小学生命化课堂整合与创新校本模式》

论文

20156

(七)完成究任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包括课题主持人在课题组核心成学术科背景、经历究能力、究成果;②究基,包括围绕课题展的文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③完成究任的保障件,包括料的得、经费措、时间的保障等。)

1教研骨干有优势

课题组核心成员系由省优青1名、市优青6名、市学科带头人5名组成,全部是我校省“十一五”课题的教科研骨干,每位成员多年来均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或在市级以上论文评比中获奖,具有强的究能力,完全有能力该课题究工作。

2.前期准备充分

课题的申,我已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工作,学校“十一五”省级规划立项课题是《以师生发展为本的小学课堂文化建设与研究》顺利结题,对“生命化课堂”做了一定的研究,有了初步的研究成果,专门请了市有关专对该课题进行了科论证

3.领导重视

多年校依助于育科,取得了足的展,领导对教育科也非常重经费实实销实报,完全支持,对研时间的也予完全的保障。

设计与论证报告(5000字以内,不得出现学校和课题组相关人员名字)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本课题核心概念是“生命化课堂”、 “整合与创新”、“校本模式”。

1.生命化课堂:

生命化课堂就是以充分释放生命的活力为手段,以生命成长为目的,提升每一个生命的价值,赋予课堂教学以生命的意义的课堂。

这样的课堂是师生实现生命成长、人生意义提升的具有吸引力的场所;课堂生活成为师生生命发展的一段共同的经历,师生在课堂中体验着智慧的交锋、情感的碰撞、价值的共享;课堂生活充满着民主、平等、安全、愉悦,包含着生命中的暂时缺陷,也呼唤着潜能智慧的觉醒。

这样的课堂直面最鲜活的生命,体现出生命的多样性,彰显生命的光泽和灵动,使课堂焕发出师生生命的活力。

2. 整合与创新:

通过分析、梳理国内对“生命化课堂”研究的现状,根据我校对“生命化课堂”研究的现状及价值观的追求,完善、深化小学“生命化课堂”研究,建构出适合我校的“生命化课堂”教学模式。

3. 校本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
“校本模式”是指在完善、深化小学“生命化课堂”研究的基础上,建构出适合我校的“生命化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生命化课堂整合与创新校本模式的研究” 指通过分析、梳理国内对“生命化课堂”研究的现状,根据我校对“生命化课堂”研究的现状及价值观的追求,完善、深化小学“生命化课堂”研究,建构出适合我校的“生命化课堂”教学模式。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1.理论方面:

2005年,张文质先生提出生命化教育。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认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这样的"教育",就是我们所期待的生命化教育。并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

南师大冯建军教授认为,生命化教育是在生命的视野中,对教育本质的一种重新理解和界定。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教育因生命而发生,点化和润泽生命乃教育之核心。

2.实践方面:

张文质先生的倡导下,福建地区部分学校开展了实践“生命化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生命化”课堂操作层面的实践,只见一些零散的研究,尚未见系统的研究。

江苏地区,在南师大冯建军教授下,苏南地区对“生命化教育”的研究开展得较为深入,对“生命化课堂”的研究,涉及较多的是中学,如对“生命化课堂”的策略研究、诊断性研究。

二、研究的价值

1.可以将生命化教育理念具体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让“生命化课堂”具有可操作性。

我们认为“生命化课堂”是落实素质教育的理想课堂。如何实现“生命化课堂”,关键在于建构这一理想课堂的教学模式,让“生命化课堂”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让“生命化教育”在课堂中真正得到落实,从而让课堂成为师生实现生命成长、人生意义提升的具有吸引力的场所,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2.可以丰富目前国内“生命化教育”理论与实践。

通过分析、梳理国内对“生命化课堂”研究的现状,根据我校对“生命化课堂”研究的现状及价值观的追求,进一步完善、深化小学“生命化课堂”研究,建构出适合我校的“生命化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丰富目前国内有关“生命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3.进一步支撑学校办学特色

多年来我校一直高举“生命化教育”大旗,开展“生命化课堂”、 “生命化德育”、 “生命化管理”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开展对该课题的研究, 建构具有一定校本化的、在南京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素质教育特色课堂,可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一、研究目标:

1.让“生命化课堂”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通过研究,让“生命化课堂”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让“生命化教育”在课堂中真正得到落实,从而让课堂成为师生实现生命成长、人生意义提升的具有吸引力的场所,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2.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通过研究,建构具有一定校本化的、在南京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素质教育特色课堂,从而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二、研究内容(或子课题设计):

1.《国内“生命化课堂”研究综述》;

通过文献研究,了解目前国内对“生命化课堂”研究的现状,为整合与创新小学“生命化课堂”一般性教学模式做准备。

2.《目前我校各学科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目前我校对“生命化课堂”研究的现状,为整合与创新小学“生命化课堂”一般性教学模式做准备。

3.《小学“生命化课堂”一般性教学模式的研究》;

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小学“生命化课堂”做整合与创新的研究,形成一般性教学模式。

4.《基于学科特点的小学“生命化课堂” 教学案例研究》;

以小学“生命化课堂”一般性教学模式为抓手,在各学科进行课例研究。

5.《小学“生命化课堂”评价性研究》

在以小学“生命化课堂”一般性教学模式为抓手,在各学科进行课例研究的同时,进行相应的评价性研究,进一步完善、深入对小学“生命化课堂”可操作性的研究。

三、研究重点:

1.《小学“生命化课堂”一般性教学模式的研究》;

2.《基于学科特点的小学“生命化课堂” 教学案例研究》;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研究遵循文献综述-现状调查-模式建构-学科教学落实、完善-评价提升这样的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加强对该课题相关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对“生命化课堂”的深入认识;通过文献研究,了解有关地区和学校对“生命化课堂”实践研究的经验做法,从中吸取有用的“营养”,达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效。

2.调查研究

通过问卷法、座谈法,了解我校目前课堂教学现状,以便对“生命化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整合与创新。

3.案例研究

在研究出小学“生命化课堂”一般性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基于学科特点,在各学科教学中进行课例研究。

4.经验总结:

有计划、分阶段地研究与总结,步步为营,不断总结、调整、提高。

三、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116-7月):课题申报

第二阶段(20119-20126月):完成国内“生命化课堂”研究综述和目前我校各学科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第三阶段(20129-20136月):初步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实践模式,进行学科课例研究

第四阶段(20139-20146月):实践中调整、完善课堂教学模式,继续进行学科课例研究

第五阶段(20149-20156月):形成较为完善的小学“生命化课堂”教学模式

第六阶段:(20159-201511月):系统总结,准备结题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主要

1.“生命化课堂”是理想的素质教育课堂

“生命化课堂”以充分释放生命的活力为手段,以生命成长为目的,提升每一个生命的价值赋予课堂教学以生命的意义,是使师生实现生命成长、人生意义提升的具有吸引力的场所;这样的课堂生活充满着民主、平等、安全、愉悦,包含着生命中的暂时缺陷,也呼唤着潜能智慧的觉醒,它直面最鲜活的生命,体现出生命的多样性,彰显生命的光泽和灵动,使课堂焕发出师生生命的活力。因此,它是理想的素质教育课堂,体现了我们对教育的价值追求,对办学品味的追求。

2.模式的建构是让“生命化课堂”具有可操作性的重要抓手

让“生命化课堂”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让“生命化教育”在课堂中真正得到落实,我们认为,相关模式的建构,是其重要的抓手。

3.整合与创新“生命化课堂”研究,对学校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我校多年来坚持开展对“生命化教育”、 “生命化课堂”的研究。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我们觉得通过整合与创新“生命化课堂”研究,建构具有一定校本化的、在南京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素质教育特色课堂,可以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二、可能的创新之处

1“生命化课堂”研究集大成

该课题研究是通过分析、梳理目前国内对“生命化课堂”研究的现状,根据我校对“生命化课堂”研究的现状及价值观的追求,进一步完善、深化小学“生命化课堂”研究,建构出适合我校的“生命化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它是对“生命化课堂”研究的集大成。

2.评价研究

任何对课堂的研究都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系统。在对“生命化课堂”的研究中,我们发现,评价系统的建立是其难点。我们愿意做这方面的尝试。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

(限5项)

《国内“生命化课堂”研究综述》

文章

20126

《小学“生命化课堂”一般性教学模式的研究》

论文集

20136

《小学“生命化课堂”评价性研究》

论文

20141

《具有可操作性的“生命化课堂”的探索》

论文集

20146

《小学各学科生命化课堂研究案例集》

论文集

20151

最终成果(限3项)

《小学生命化课堂整合与创新校本模式的研究》

研究报告

20156

《小学各学科生命化课堂研究案例集》

案例集

20156

《小学生命化课堂整合与创新校本模式》

论文

20156

(七)完成究任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包括课题主持人在课题组核心成学术科背景、经历究能力、究成果;②究基,包括围绕课题展的文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③完成究任的保障件,包括料的得、经费措、时间的保障等。)

1教研骨干有优势

课题组核心成员系由省优青1名、市优青6名、市学科带头人5名组成,全部是我校省“十一五”课题的教科研骨干,每位成员多年来均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或在市级以上论文评比中获奖,具有强的究能力,完全有能力该课题究工作。

2.前期准备充分

课题的申,我已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工作,学校“十一五”省级规划立项课题是《以师生发展为本的小学课堂文化建设与研究》顺利结题,对“生命化课堂”做了一定的研究,有了初步的研究成果,专门请了市有关专对该课题进行了科论证

3.领导重视

多年校依助于育科,取得了足的展,领导对教育科也非常重经费实实销实报,完全支持,对研时间的也予完全的保障。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