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只是粗心吗
作者: 刘崟 | 发布时间: 2008/6/2 0:00:00 | 1081次浏览
真的只是粗心吗 南京雨花台区实验小学 刘崟 “喂,您好!请问是刘老师吗?” “嗯,我是!请问你是?” “我是×××的妈妈,她这次考试的成绩真的很让我意外,哎!我们家这个就是粗心,她也不是不会,能把加看成减,2看成3的,你看一回来,还没要我多讲呢,自己都订正好了!刘老师,您看对于这个”粗心“我们父母到底应该怎么教育呢?” …… 这是一次我与家长间对话的片段,类似这样的对话还有很多很多! 是的!在每次学生做的书面检测卷中,不管是一年级的小朋友,还是四年级的学生,我总会遗憾地发现,许多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看清题目,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只要教师再把题目要求读一读,学生会马上反应过来,或者让学生再重新做一次,他们就会做对了。于是,我们往往会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毛糙等“帽子”给予评价。孩子也往往也很乐意接受这样的说法,久而久之,“粗心”成了孩子的一种托辞,只要说是粗心,家长和老师就不会批评了,因为在粗心的背后隐含着“其实我是会的”! 深入分析,是不是就是粗心、毛糙惹的祸呢?其实,在粗心、毛糙的背后显露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决问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审题能力是综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一种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为依托,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而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所以,我感觉到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仅要教会孩子做题,更要培养孩子的审题能力。而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着力强调的一点是:读题。 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作准备。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我要求要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而由于一年级的孩子识字量少,现在还必须通过老师读题来完成考试,我则要求孩子认真听题。 首先:解决音义,读通。 其次:认真仔细,读准。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会用眼睛扫一遍,就急于动笔了,因为他们感觉这是平时见过的问题。而事实上题目并不是他们“经验”里的样子,题目的意思已经发生改变。为了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字字出声读题慢”。 最后:咬文嚼字,读懂。咬文嚼字就是要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只有学生在审题中养成认真推敲、咬文嚼字的习惯,才能真正理解题意。为了让学生能把认真读题、仔细推敲的过程表现出来,强化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我要求学生一边读题时,一边圈圈画画,把重要的字词圈起来,提醒自己注意。 “这个问题也是很多家长关心的问题,我认为不要给孩子灌输粗心的概念,这样久而久之她会认为自己就是个粗心的孩子。要跟她说,之所以做错了是因为自己没有认真的审题,而认真的孩子才是老师和爸爸妈妈最喜欢的,我们×××要做一个让大家都喜欢的好孩子!要通过正面去鼓励她,而不是通过反面去否定她!” 这是我给家长的建议,从一年级开始就不告诉他有“粗心”,知道有“粗心”可以做托辞的时候,不管会与不会他都会说成是粗心,其实在很多时候孩子们犯错不仅仅只是粗心,我们要经常问问自己也问问学生自己“真的只是粗心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