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让孩子们乐于“动”起来
作者: 杨健 | 发布时间: 2009/10/27 8:46:00 | 917次浏览
课堂上让孩子们乐于“动”起来 ——《走进秋天》教学反思 张丽萍 【案例背景】 秋天,是金色的季节,丰收的季节,欢乐的季节。《走近秋天》是二年级品生课中第二单元的主题。本单元主要是让孩子们在走一走、看一看、做一做中和秋天进行零距离接触,从而去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学会生活;去探究自然,探究科学,探究知识。 【案例描述】 秋天,秋风瑟瑟。也许你会说,秋天总让人觉得凄凉:满地金黄的秋叶,南飞的小鸟,准备冬眠的小动物,一切都像失去了生机一样。然而,在这“秋”的话题中,我却在课堂上找到了秋的美丽、秋的温情。 课堂上,有一些需要学生动手的活动,如:做树叶画、做橘子灯等。孩子们做得很精彩。一片片的树叶与他们手中的画笔相融,构成了一道道独特的风景。树叶可以是一个个小扇子,可以是一条小尾巴,还可以是小鱼儿的身体……那些充满想象力的画面,让人久久难忘。 品生课中虽然有很多给孩子们自己动起来的机会,但这也要学生们自愿做。强制他们的话,效果就不容易体现出来。然而,每次做小制作的时候,总会有些不和谐的声音:“老师,我没有带东西,忘记了。”“老师,我们家没有这个材料。”“老师,我妈妈不让我带。”……每次听了就会觉得很生气,于是我就想:能有什么办法,让他们自己主动地带材料呢。 【案例分析】 基于课堂上孩子们出现的种种现象,于是我在课堂上给他们总结了动手的好处:第一,自己有动手的机会,学会怎么做了;第二,别人在做的时候,你没有带东西,只好看着别人享受做时的乐趣;第三,别人的优秀作品展示出来,有展现自己的平台,而你失去了这么好的展示自己的机会。 我觉得品生课应该是学生们喜欢的课程。因为它有许多需要学生们自己动手做的地方。但在教学中却发现,有小部分学生会不在意这门功课,还会在课堂上干扰别人。因此,在课堂上,要让这部分学生喜欢这门课,就要鼓励他们,善于挖掘他们的亮点,及时给他们指明,肯定他们的言行。 【反思】 我觉得,怎样让孩子乐于“动”,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为孩子们通过实践感受乐趣,自己开动脑筋时的收获,做完小作品的成就感,比你跟他说一千个一万个,你要怎么做,要强上很多倍。我认为,要让孩子乐于“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他们乐于思考。 学生的想象力,真是天马行空万里飞。他们的一些想法,作为老师、作为家长,也许会觉得很幼稚,但这,却是他们认真思考的过程。有一次课间,孩子问了我一个问题,“老师,为什么植物给他们施肥,它们不会中毒,而这些肥料,人却不能吃?”一个二年级孩子的天真的问题,却让人深思。如果敷衍他,随便给他答案,或者说“你以后就明白了!”“你去问你父母吧!”这样,也许孩子会很失望,他们思索的问题没有得到解答,也许以后就不再问了,因为问后也没有答案。 我想,换一种方式来处理,也许会更好。我们作为教师,先站在希望找到答案的角度来思考,尽可能的给予孩子正确的答案。如果是很难回答清楚的问题,完全可以跟孩子分头去找答案,那样,孩子也愿意去想了,去找了。当然,将答案了解清楚之后,一定要及时交流,这样孩子的好奇心也能很好地保护起来。通过孩子自己的观察与实践得出的答案,更可贵,他们思考、观察、总结答案的过程,就像他们战胜一座高峰的过程一样,瞧,这会的孩子,也许正在高峰上欢呼他们成功的喜悦呢! (2)要及时发现孩子的亮点,给予肯定,花一些时间去了解他们,也许你的收获会超出你的付出。在所教的班级中,有一位孩子,上课时控制不住自己,还经常不带课上要准备的东西,而且对品生课一点都不在乎。于是有一天我把他在课间时留下来个别交流。在交谈中,他很清楚自己的错误,对应该怎么做也说得头头是道,最后竟然还说,“老师,要不你找我家长吧!”我很诧异,能说会道的调皮学生,以前也见过一些,希望我直接找家长的,却是第一个。我问他找家长的结果时,他说,家人会打他,教育他,然后,他就能控制一些日子。我发现他似乎记忆力还可以,说话也比较有条理,就询问了课上的内容。果然,他在上课做小动作、东张西望、与前后同学讲话的同时,这会也把课上的内容复述了大概。 据我观察,这个孩子是有长处的,而且也希望自己好。我给他提了个要求,希望他不找家长,也能控制住自己。我跟他说,上课听是一方面,思考是另一方面,如果想说话了,课上有你举手发言、互相讨论的机会,这就是你说的时候了。虽然你上课时听进去了,可你随便讲话,会干扰别人,人家想听的却没听到。 简单几句交谈,我发现,我是有收获的。后面的课上,他表现不错,除了认真听之外,还开动脑筋,积极举起小手,向同学介绍了许多他了解的课外知识呢。这真是件值得高兴的事,相信他也会给自己打上一个满意的分数吧! (3)要及时反馈,及时展示,定期调整。 布置给孩子的事情,一定要自己记得,及时观察过程,及时反馈。如果只有布置,没有反馈,无疑是有头无尾。孩子们满怀希望带的工具,因为课上的时间来不及而做不了,等你下次再去布置的时候,他们可能都提不起兴趣了。所以,要合理安排上课时间,跟孩子们说话,也要说到做到,这样才会树立一个好的形象,让孩子乐于参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和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让孩子们动起来,不仅是有机会给他们动,更主要是激发他们自愿来动。让我们的学生自己来享受活动中的喜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