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2019年12月5日 星期四
用爱心、耐心、细心感化童心
作者: 梁俊 | 发布时间: 2012/10/18 9:28:00 | 1292次浏览

用爱心、耐心、细心感化童心

雨花实小 奚红

背景:有教育者说过,转化一名问题学生不亚于培养一名优秀生。陶行知先生也说过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这就告诉我们,对于“问题学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将浓浓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所以,我们在问题学生身上所花的时间和精力应该更多,注入的关心与爱护也应更多,并注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故事:语文试卷发下来了,王孝俊只考了66分,与原先相比成绩一落千丈。

“老师,我有好多都不会做。”声音微弱,似乎很委屈。

“你怎么学的,这么多都不会?赶快订正!”我大声指责。

“我不会做。”他愣了一会,还是一个字未写。

我勃然大怒:“你成天背着书包来上学,干什么的?这么简单的都不会,先看看书。”

“我就是不会,不写了。怎么样?”他声音如雷,说完,头一昂,脸一拗,眼一瞪,全然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架势。我极力克制自己的情绪。我告诫自己,纵使孩子一身恶习也绝不能放弃对他的教育。因为他冰封的内心更渴望温暖,脆弱的心灵更企盼关爱。于是我把话题转向其他同学。

“同学们,是我疏忽大意,没有及时发现王晓君同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他的错也是我的错,对此我很抱歉。可是在这种情况下,他能积极发言,而且发言质量高,说得非常精彩,难能可贵。我知道他对自己的成绩很介意、很重视。他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所以我们要想办法帮她渡过这个难关。你们说说该怎么办?”同学们纷纷举手出谋划策,面对大家的热情相助,他深深低下了头,愿意接受大家的帮助。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了自信。”对于像王孝俊这样有抵触心理和自暴自弃情绪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真诚的信任和积极的鼓励。我下定决心,是冰山也能让它融化,是玩时也要让它发光。孩子其实很可怜,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母亲嗜赌如命,常两三天不归家,把孩子一个人丢在家中不闻不问。孩子生活都成问题,学习自然也就成了问题。我对他也是关照不够,严厉的训斥反而激起了他顽强反叛的一面。一方面我积极做家长的工作,要家长多关心孩子,一方面动员所有孩子都来帮助他,让他心中充满阳光。而我则每天找他谈心,教他摆正心态,面对困难如何迎难而上,并努力辅导他功课,以便让他找到自信。因为爱,奇迹终于出现,渐渐地他开始亲近我,我讲的话他也听得进去了,反叛现象好转了。我由衷地感到欣慰。

分析:通过王孝俊的事例我发现,用淡化教育痕迹的方法处理学生问题,是一种无伤痛有结果的教育,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促使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而这一切,又是建立在对学生关爱的基础上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也就是说,只有真心关心孩子,爱护孩子,理解孩子的意愿,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是孩子逐步做到正确地对待学习,正确地对待生活。

特别是面对那些特殊、令人头痛的学生,不应逃避,而要迎难而上。孩子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缺乏明辨是非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心理压力无法排解,再加上无人正确引导,极易作出出轨、甚至极端的行为。而教师要做的就用尊重和宽容来呵护这些孩子,用爱心、耐心、细心来感化这些孩子,抚慰这些受伤孩子的脆弱的心灵,挽救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像飞鸟掠过晴空,了无痕迹,如随风而潜的春雨,润物无声。

给予孩子充分的爱心,让孩子在被爱浸润的氛围中幸福地成长吧!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