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2019年12月5日 星期四
数学“学案设计”样稿
作者: 梁俊 | 发布时间: 2009/8/30 11:07:00 | 686次浏览

生命化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学案设计”构想

一、“学案设计”是什么?

“学案设计”应当属于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模式。我们研究的“学案”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由教师设计的学生的学习方案。是生命化教育理念下对学生生命成长的尊重。

转变一个观念:以往的教案突出的是以教而为之,现在的学案突出的是以学而为之。“学案设计”应保证“以学论教”的有效落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发现为主,张扬个性,彰显课堂教学中学生生命的价值。

二、为什么要进行“学案设计”?

1、“生命化课堂”市级教研活动的需要。

从“教案”到“学案”是生命化课堂实践的体现之一。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11月份学校将承担一次大型的市级数学教研活动,活动主题是“生命化课堂”。如何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生命成长?传统的教研课行不行?传统的教案行不行?怎样才能做的更好?于是有了“学案设计”的构想。

2、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我们是南京市优秀教研组,团队的力量相当的强大。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智,促进“生命化课堂”研究的不断深入。这既促进了个人的发展,也是团队教研的重要体现。也为学校品牌建设出了力。

三、怎么进行“学案设计”?

我们所进行的“学案设计”主要是针对原有教案的一些改动。主要体现在:一个增加和一个改变。一个增加就是在原教案之前增加“学情调查与分析”;一个改变就是课后反思面缩小,要从生命化课堂的特征撰写,从学案的预设和生成比较精彩或不足之处入手等。

1、学情调查与分析。

目的是在课前了解学生知道什么?会什么?

1)尝试题设计。了解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哪些学生容易出错?

尝试题量以23题为宜。如果是2题,一题为基础题:设计与新授内容相关的且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另一题为实践题:设计与新授内容相关的且有一定难度的题目,独立完成的占少数,引导学生学会合作解题(与同学合作,与父母合作等)。可以将原本是新授课后用来巩固的练习改编后提前呈现给学生。

在设计尝试题时,内容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实践操作题(比如:制作一个圆柱等),可以是解答题(比如:计算++++……+=?),可以是调查题(比如:你了解百分数吗?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百分数?),等等。

2)分析尝试题。目的是了解学生新知与旧知的联系。

①统计。主要是指对尝试题的正确率、错误率以及错误原因进行统计。

②分析。归纳错误类型,分析错误原因。

③调整。主要指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通过学情调查,发现学生对新知掌握情况良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调整重、难点。比如:一年级数学的“十以内加、减法”,经过调查,几乎所有的新生在幼儿园期间就已经掌握。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就不应该是掌握这些知识,而应修订为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如何提高十以内加、减法的速度等。

第二方面:通过学情调查,发现学生对新知掌握不太好或太差。可调整课堂的观注点。重点观注那些较差的学生。注意重点环节的话题设计。

第三方面:在学情调查的基础上如果需要增设课前辅垫的,可以设计设计“问一问”、“查一查”、“试一试”、“练一练”等环节。

2、教学设想。

包含: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作业设计环节。

1学习内容。

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指由教参规定的课时内容;二是合理整合的教学内容;三是实践活动内容。目前我校学案设计以新授课为宜。

2)学习目标及学习重、难点。

可以是教参建议的,也可以是依据学情调查重新调整的。

3)教学过程。突出体现:

①学习情境设计。

教师要依据学习内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握学习环节,适时地、恰当地创造出浓厚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介绍背景知识,使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恰当的体态动作等。

学习情境的设计不必单独成块,它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设想的过程中。

②教法与学法设计。

学案,不仅需要设计教师如何教,更重要的是要设计学生如何学。因此,学法的设计成为“学案”设计的最重要内容。在进行学法设计时教师应以学情调查为基础,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出发,在教法与学法的最优化方面动脑筋、下功夫,精心设计。

这一环节也是融合在整个教学设想过程中的,在学案的设计过程中只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从满足学生生命的需要出发,只需描述我是怎么做的?而不必具体的将这种做法归结某一教学方法或学习方法。

③媒体设计。
广泛而有效地使用媒体,特别是现代电教媒体,可以变干巴的说教为生动形象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可以变“少慢差费”的低效性教学为“多快好省”的高效性教学。因此,使用媒体的设计,也是学案设计不可缺少的工作,教师应依据为教学服务学生学习的目的,针对学生实际,正确地使用媒体。既注意多样性、综合性,又注意适度性、恰当性,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以充分发挥媒体的效用。

我们以前的教案只需呈现出哪些地方用多媒体就可以了,而现在的学案就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我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媒体教学环节?要在学案中有所反映。
4)作业设计。

设计生命化课堂作业和实践作业。不仅是课堂作业,也可是课堂作业的补充与完善。

3、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的内容重点关注预设与生成不一致之处,并分析原因。注意:点不宜过多;原因分析宜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以前教案的“课后反思” 与学案的“课后反思”。只是侧重点不同,原来的“课后反思”可写内容很广,学生的表现、教师的状态、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甚至处理课堂的某一突发事件等等,只要是课堂上的几乎什么都可以写。但学案的“课后反思”内容应该是局限于某一、两点,重点关注课上完后学生生成的问题与学案设计的问题是否一致,不一致问题出在哪里?一致了,为什么会一致?关注课堂生成的精彩之处。这才是学案的“课后反思”的内容。

达芬奇说过,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鸡蛋。我们“学案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达到世界上没有两节完全一样的教案。使每一堂课都是学生生命的驿站,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所凝聚的生命之光的场所。

附:教案举例《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原来的教案

学案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495页的例1、例2,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会用分数表示简单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与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3、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明确生活中任何幸运和偶然的背后都是有科学干规律支配的。

教学重点:

联系分数的意义,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正确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并明确用几分之几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思考方法及内的道理。

教学准备:

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摸球游戏。

1、提示课题“可能性”。

2、提示课题“可能性的大小”。

二、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1、教学“不可能”用0表示,“一定”用1表示。

2、教学用分数表示3号、4号袋中摸中红球的可能性。
师板书: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齐读课题)

三、巩固练习。

1、教学例1

2、教学例2

小结:同学们掌握的真好,我们已经能够用已学的知识来分析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了。

四、练习。

1、完成练习十八第1题。(屏幕出示)

2、画一画。(答题纸)

生动手涂,电脑演示涂法。

3、完成“练一练”。

出示转盘(1

出示转盘(2

师:引导生讨论。一定是10次吗?

师:小结。10次是根据可能性算出的一种结果,在实际操作中可能是10次,也可能多于或少于10次。

4、活动。练习十八第2题。

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小正方体的不同之处。

师:引导学生完成下表。

师:引导生讨论。

现在要设一、二、三等奖,应该要选用哪了小正方体?为什么?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课后反思。

一、学情调查。

1.尝试题。

1)右图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为

2商家为了吸引人气,经常开展购物抽奖活动。也许你亲身经历了这样的抽奖活动,能给大家描述一下活动要求吗?

2、分析尝试题。

1)第一题正确率为95%2名生(王强、李明)写错。错误答案是

原因:分数的意义掌握不牢(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

对策:个别辅导。

2)将学生描述的这些抽奖活动具有共性的地方归纳出来。比如

红色区域为中奖区域。如果两家商场价格一样,我愿意到A商场购物。因为A商场中奖的可能性大。

生成:你知道为什么A商场中奖的可能性大吗?(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二、教学设想。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495页的例1、例2,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会用分数表示简单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与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3、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明确生活中任何幸运和偶然的背后都是有科学干规律支配的。

教学重点:

联系分数的意义,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正确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并明确用几分之几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思考方法及内的道理。

教学准备:

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出示学情调查第二题的归纳结果。提出问题:你知道为什么A商场中奖的可能性大吗?(根据学情调查适时创设问题情境)

一、摸球游戏。

1、提示课题“可能性”。

2、提示课题“可能性的大小”。

二、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1、教学“不可能”用0表示,“一定”用1表示。

2、教学用分数表示3号、4号袋中摸中红球的可能性。
师板书: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齐读课题)

三、巩固练习。

1、教学例1

2、教学例2

小结:同学们掌握的真好,我们已经能够用已学的知识来分析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了

四、作业设计。

课堂练习。

1、完成练习十八第1题。(屏幕出示)

2、画一画。(答题纸)

生动手涂,电脑演示涂法。

3、完成“练一练”。

出示转盘(1

出示转盘(2

师:引导生讨论。一定是10次吗?

师:小结。10次是根据可能性算出的一种结果,在实际操作中可能是10次,也可能多于或少于10次。

4、活动。练习十八第2题。

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小正方体的不同之处。

师:引导学生完成下表。

师:引导生讨论。

现在要设一、二、三等奖,应该要选用哪了小正方体?为什么?

除了课堂练习外还可设计:

1、你能用今天学习的内容解释为什么A商场中奖率高了吗?

2、如果两个商场一直采用这样的摸奖方式,大胆猜想一下,最终两个商场会出现怎样的局面?如何应对?

(以上两个问题可做为全课总结)

五、课后反思。

反思点:从学情调查第二题的归纳结果我们产生了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学生的需求可直接顺理成章的进行新授课教学,为什么还要设计摸球游戏?有必要吗?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