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教学案例----慎用批评(孙伟推荐)
作者: 无 | 发布时间: 2008/12/4 7:27:00 | 1909次浏览
班主任教学案例----慎用批评 当教师已二十多年了,我主要扮演的是班主任角色,在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也品尝过成功的快慰,但最为刻骨铭心的却是那些亲历的管理过程中失败的故事。没有考虑,如此自我暴光是否贻笑大方,只是想给刚上任的年轻班主任一点启示。 两年前,领导安排我担任五年级的班主任,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刚接这个班,我是起早贪黑地工作,为了他们能考个好成绩,我几乎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记得那是一个周五中午休息时,我匆匆吃完午饭赶往办公室,欲将当日练笔本批阅完,临近办公室的时候,只听见我所代班教室里打闹嘻笑声大有地动山摇之势。我心里纳闷:一向沉寂得像潭死水的班级怎么会如此张扬?我三步并作两步赶到教室门前,只见十多个男女生脸上、手上、衣服上全是红墨水,他们在疯赶着相互涂抹,闹得正欢,全然不知班主任就在门前。我那个气啊,不打一处来,我大吼一声:“你们翻天啦!”接着下来怒斥他们约30分钟,最后“啪”的将红墨水瓶摔在地上, 扔下一句话:让你们抹个够!上课铃响了,我依然怒火中烧。我让那些“大红脸”一个个站起来,让全班同学“欣赏”,我又暴跳如雷一番。事后我此举并没换来学生的理解,我明显地感觉到他们的行为更加肆无忌惮。几天后的早上,我在讲桌上看见了一张纸条,是他们写给我的:宽容是一种美德,您也曾给我们讲过,我们不愿接受您的愤怒,我们需要理解和宽容。 面对学生的纸条,我当时竟有一种失去语言的感觉。可以说,是他们教会了我应该学会理智,是他们告诉我大动肝火该付出怎样的代价。原以为这样凶神恶煞一次便使学生有所畏惧,殊不知却适得其反,回过头来,审视这些半大的孩子,发现他们心理上有着很多叛逆和不安份的东西。如果不因势利导,只会造成更大的师生隔阂。教学实践中的这一点体会对于教学方面有很大的正面作用。我以为尤其应注意以下几点方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注意语言的表达方式 假如你的学生犯了本不应该犯的错误,此时不可发怒,更不必怒发冲冠,此时要注意一个“忍”字,可用烧“温火”的办法,促使其对自己的不良行为有愧疚感,让其在心灵深处有自责惭愧,达到批评与教育的目的。 二、注意批评的氛围 批评要注意氛围,也就是要注意场合,态度要顾忌教育对象的自尊,严肃但不失温柔,犹如和风细雨,在适当的场合更有机发挥,促其改过自新。 三、要把把握批评的“度” 批评时一切忌急躁、鲁莽、简单化,不要大动雷霆,甚至“歇斯底里”一棒子打死,这样只会造成“聋子不怕响雷”,尽管你唾沫飞溅仍徒劳无功,正如前苏联教育家加宁所说的那样:“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着全体学生。”教师更要言传身教,以温和的语言,恰到好处、点到为止的批评,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批评之中还要包蕴着“扬”,即先抑后扬,鼓励刺激增强他们的信任,树立教师对他的信心,让他自己也觉得:“我若努力,也是好样的。” 总之,对于教育对象更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不能一棒子打死,作为班主任,是学生生活中影响最大的人,对于有错误的学生,更应该慎用批评,才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阅读感受: 其实,选中这篇文章,不是因为这篇文章有多深刻的内涵,而是,很切合我最近的工作。工作一年半了,越发感受到纪律对班级的重要性。所以,这学期,自己“发火”的次数越来越多,渐渐地感觉和孩子们的距离越来越远了,在此之前,一直还很困惑。现在想来,说到底,可能是因为“批评”没有方法吧。大家都在说,班主任的工作要做细,我想,学会巧妙地“批评”孩子,这也是细致的一种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