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过程
(一)申报阶段(2012年7月至2012年8月)
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二)准备阶段(2012年9月至2012年10月)
1.查阅研究资料寻找“小学生数学能力评价”“能力发展”的理论依据,加强对本课题相关理论的学习与研究。
2.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力发展”评价量表》的研制和“对课堂提问的评价”以及“课堂观察量表”进行思考。
3.对小学数学“能力评价内容”“能力评价方式”的实践情况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
(三)实施阶段(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
1.研制实施《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力发展”评价量表》;
2.设计课堂观察量表:“对提问的观察”“小组活动的观察”;
3.初步探究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思维特征、具体行为表现及题目特征。
(四)完成时间(2013年3月至2013年4月)
汇总研究资料,形成结题报告,完成结题论文。
方法的选择
本课题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力求把对本课题研究与思考融于每一次的能力评价的实验研究中,遵循:
1.发展性原则。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发展学生知识建构的合理性。
2.主体性原则。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了解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激励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主体,树立主体意识。
3.探索性(或创造性)原则。针对教学方法,要有所创造,不能守旧。
4.科学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每一环节都要讲究科学的方法与步骤,唯科学为真。注意学以致用,走理论(学)--实践(学以致用)--再理论(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理论)三步循环之路。
5.可行性原则。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如何朝正确的方向去引导,不能扼杀学生的个性。
具体为:
1.对“小学生数学能力评价”“能力发展”的研究采用文献法。
2.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力发展”评价量表》的研制和“课堂提问的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
3.对学生“能力发展的评价方式”,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经验总结法。本课题研究主要有教育叙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