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第七期个人课题申请表二(梁俊 已立项)
作者: 韩发忠 | 发布时间: 2012/11/2 8:42:00 | 1491次浏览
南京市2012年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申报表
(表二)
编号 |
Gb4517 |
类别 |
小 语 |
课题名称 |
关于小学高年级语文“导学案”有效编制与使用的研究 |
关键词界定及课题名称解读(关键词界定清晰、准确,限定研究范围,明确其含义,提示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 |
关键词界定
“导学案”: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的方案。导学案,是教师在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二度消化教材与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知识经验,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把学习的内容、目标、要求和学习方法、探究方法等要素有机地融入到学习过程之中而编写的一个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方案。
课题名称解读
研究“导学案”对高年级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培养和提升作用,探索形成相对稳定的“导学案”编写方案和一套较为完善、规范、有效的“学案导学”流程。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论述本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该研究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质是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养成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新课程理念深深地影响着学校的课堂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和模式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但在深入推进减负增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仍面临一些问题,如
(1)传统的教案教学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传统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不让学生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普遍存在学生厌学、学习主动性差、无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等问题,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质量。
(2)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与减负增效的要求不相适应
部分教师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以讲为主、以教为主、以教材为中心的观念和方式根深蒂固,仍习惯于全面控制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没有张扬和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没有将教学重心转移到学生的学上来,不能把学法指导放在应有地位,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当今教学改革存在着误区
在当今教学改革中,又出现另一种极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注重课堂的“活跃”场面,而忽视教学的最终效果,一些课堂教学改革搞得“轰轰烈烈”,最后却拿不出实效。其原因在于只看到学生自主意识强,而忽视自主能力弱的现状。要认识到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关键,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为此,我们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逐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自助式“学案”。
(4)我校正在研究探索“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基于此觉得有必要对“学案导学”对课堂教学影响进行研究。
|
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已有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及其特点与不足,已有的研究结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
在杜郎口、洋思中学成功经验基础上,目前国内一些省、市也已经在开展“教学案制”的教学探索,在湖北、浙江、苏州、广东等地都出现了将“导学案”作为课题在开展研究。一些学校甚至将“导学案”作为一所学校的统领课题,在所有学科的教学中进行研究和探索。新课程的实施加速了大家对传统的注重教授知识转化到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中去,“导学案”应运而生,成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学生自主性的重要学习方式。纵观“导学案”研究领域,初中、高中涉猎较多,而小学对“导学案”的研究较少问津,研究处于初始阶段。另外,在教学实践中,“导学案”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内容知识化、形式习题化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导学案”价值的发挥。本课题将结合小学生的年段特点,学科特点和本年级学情进行研究,切入点更小,更有针对性,避免了“导学案”研究的泛化,让“导学案”有效发挥其“导学”的作用。 |
课题研究的目标(概括地说明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及问题解决的预期的状态。)
课题研究的内容(将研究目标逻辑地切分成相对独立的研究范畴加以表述,表述具体准确) |
研究目标
1.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引导教师通过学习和研究,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为目标的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思考能力和研究水平,促进学校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
2.研究小学高年级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形式及备课过程,形成相对稳定的“导学案”编写方案和一套较为完善、规范的“学案导学”流程。
3.探索出一条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的路子,创建一套适合我校高年级语文教学实际的相对固定的“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研究内容
1.如何发挥“导学案”对高年级各个层次的学生的指导作用,使不同层次的同学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真正受益。
2.如何通过“学案导学”使学生真正了解语文学习策略并加以实践。
3.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并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在校和在家的学习时间有效学习。
4.高年级语文“导学案”编写方案和使用流程。 |
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重点回答每一阶段需解决什么问题、怎么做等,问题要与目标、内容、方法相符;并说明每阶段的时间安排) |
研究过程及方法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3年1月——2013年7月)
1.调查研究法
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座谈的方式,了解高年级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现状,有针对性开展主动意识缺乏情况分析。
2.文献研究法
收集、学习相关理论文献资料,借鉴先进经验,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导学案”。
第二阶段 具体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4年9月)
1.行动研究法
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研究实践,通过“导学案”对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语文习惯的培养与指导,形成主动学习意识,养成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
2.经验总结法
根据课题研究实践进行经验交流------“学案导学”课堂交流模式,总结、提炼成果,编写精品“导学案”,撰写论文。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2月)
1. 总结研究成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开展课题后续研究。
2. 整理和编印与课题相关的“导学案”制定和使用资料。
3. 整理相关材料,撰写结题报告。 |
课题研究的条件(开展研究的主客观条件)及预期成果(成果形式、成果名称) |
课题研究的条件:
1.课题研究者是学校教科室主任,有一定的教科研水平,曾参加与主持过省“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积累了一些课题研究的经验;
2.研究者一直奋战在一线,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几乎每时每刻和学生在一起,有着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观察学生,与学生交流,深入实施课题研究;
3.研究者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比较强,经常尝试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有相当的实践经验,并经常反思,因此每年都有案例获奖。
4. 学校正进行“导学案”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实验报告;
2.论文、个案反思;
3. 精品“导学案”
|
市教育局教育科学学术委员会审批意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