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2019年12月5日 星期四
南京市第七期个人课题申请表二(张忠芹 已立项)
作者: 韩发忠 | 发布时间: 2012/11/2 8:46:00 | 1288次浏览

南京市2012年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申报表

(表二)

编号

Gb4533

类别

小学语文

课题名称

语文学习中生命化作文的尝试——小学低年级‘自然流露式’写话指导方式的行动研究

关键词界定及课题名称解读(关键词界定清晰、准确,限定研究范围,明确其含义,提示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

关键词:(1)“心灵”是无形之心,灵魂的另一个名字,指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与情感表达。(2 “文”字的甲骨文字绘画的像一个正面的“大人”,寓意“大象有形”、“象形”;特别放大了胸部,并在胸部画了“心”,含义是“外界客体在心里面的整体影像、整体写真、整体素描、整体速写”,是外界事物在心灵的感悟、发现、想象的反映。(3)“自然流露式”指在学习中从心底感悟、发现与想象的过程。4)“低年级写话指导”则是指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可塑性强的特点,借助班级集体的磁场,走在作文训练的前面,抓住这个心智刚刚打开的关键期,培养感受生活的敏锐性。以写话为主,有目标、有计划、循序渐进地渗透作文的素养与要求。(5)为心灵而文,心与文,谁先谁后,孰轻孰重的问题,是决定学生为文的实际能力的关键。心为主体,文为附属。首先有心,有了心有了感受,有了感受有了思想,有了思想便有了文的内容,再辅以写作方法的传授,让作文变成心声的流露。

课题名称整体解读:遵循童心自然、真实、不受逻辑限制的特点,在任教的低年级教学中有意保护童心的自然,着眼于学生心灵感受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将心灵的感受与文字的表达结合起来,让学生尝试语言与心灵的结合,为写话与未来的作文在心灵与文字之间架起一道彩虹桥。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论述本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该研究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背景:

古往今来所有写作大家或者爱好写作的人无一不是善于感悟生活,把写作当成自己心灵的表白与寄托的。他们的文字都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心灵的声音。当“文”字如同它的甲骨文的展示,包含着一颗心的时候,也正反映出“文”是人类心灵的自然需求。

而我们当今为了升学考试,为了取得一个好分数,老师学生们大都从为文的技巧来谈论文的创作,为文而文,违背了它最古老的思想来源,变成了技术性的展示,使“文”少了一份“心”,少了一份“情”,也因此而造成很多孩子对作文无从下手的痛苦和痛恨。

意义

心与文,谁先谁后,孰轻孰重的问题,是决定学生为文的实际能力的关键。心为主体,文为附属。首先有心,有了心有了感受,有了感受有了思想,有了思想便有了文的内容,再辅以写作方法的传授,作文自然能变成心声的流露。

自然流露式的写话,是孩子心灵声音的自然流露,写起来便如汩汩泉水,自然流淌,写起来便轻松自然。低年级阶段,孩子对世界的感悟还在起始阶段,这个时期的教育引导对孩子心灵的成长而言十分重要。一方面他们对知识、文化、生活等世界的一切充满了兴趣与求知欲望,另一方面,他们处在学习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强,若在班级群体这个环境中,给以关注,那么班级大氛围的渲染和影响,对孩子心灵的成长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走在作文的前面,培养善于感悟的心灵,可以为作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已有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及其特点与不足,已有的研究结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柳宗元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思想,需要体察领悟和想象,需要主体情愫的外射。阐明了自然美与人的感受的关系。

2、王阳明的美学观念“以心格物”,心照万物,万物映心,心物交融,主客交融。

3、孔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美是主观感受。

4、朱光潜先生的美学观念:“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5、众多作文教学理论对情感与发现对作文的积极作用研究。

特点:在各种历史时期人们从哲学角度、美学角度、文学欣赏角度研究了心灵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和认同的巨大作用,众多的作文教学理论的研究也展示了心灵感悟对于作文的重要作用。

不足:作文教学中发现心灵感悟的作用,却没有提出一个相对完整培养的体系。尤其是在低年级阶段只关注写话,忽略了对感悟能力的提早培养。

启示:作文是一种美的能力的展示。是自身感悟能力的展示。同一样事物在不同人的眼中便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体会。因此,作文中除了技巧方法的传授,对于心灵感悟以及对周围世界的感受即发现美的能力十分重要。

课题研究的目标(概括地说明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及问题解决的预期的状态。)

课题研究的内容(将研究目标逻辑地切分成相对独立的研究范畴加以表述,表述具体准确)

课题研究目标:

遵循童心自然、真实、灵动的特点,在任教的低年级教学中有意保护童心的自然,着眼于学生心灵感受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将心灵的感受与文字的表达结合起来,让学生尝试语言与心灵的结合,为写话与未来的作文在心灵与文字之间架起一道彩虹桥。

课题研究的内容:

1、文献研究:广泛阅读美学、哲学、文学评论以及各种作文教学理论,为“自然流露式”作文的实践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活动研究:参观、探索、郊游、课间活动等生活活动中关注学生心灵感受,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课堂研究:讨论、交流、阅读、辩论、游戏等方法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将心灵的感受与文字的表达结合起来。

写作研究:个别带动、集体环境渲染、榜样作用、欢乐游戏等方法让学生尝试语言与心灵的结合,为写话与未来的作文在心灵与文字之间架起一道彩虹桥。

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重点回答每一阶段需解决什么问题、怎么做等,问题要与目标、内容、方法相符;并说明每阶段的时间安排)

1.研究的过程:

1)申报阶段(20128月):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准备阶段(20129月-10月):制定研究计划,进行文献研究,进行相关问卷调查、个别访谈。

3)实施阶段:(20129月-20136月):针对研究内容,有计划地在学生生活中进行实践。针对过程中出现的经验、方法以及经验教训,及时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付诸实践。

4)总结阶段:(20124月-6月):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2、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立足于自己的所在的教学班级,制定个性研究方案,通过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实验前、后学生对待周围事物的变化,培养学生善于发展与感悟的心灵寻找方案。并根据每阶段的效果,再研究调整重新进行实践。并将经验总结、记录,形成有价值的文字。

2)观察研究法。通过此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习惯在研究前后的变化。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班级个别表现比较特殊的学生以及部分特别学生行为的分

析,观察,探索规律。

4)资料收集法: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个体,对学生现状进行调查,利用不同的资源进行收集,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

5)文献研究法。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美学》《哲学》《文学评论》等有关于美学、哲学、文学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等方面理论的研究,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

课题研究的条件(开展研究的主客观条件)及预期成果(成果形式、成果名称)

1.研究者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比较强,经常尝试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有实践经验,并经常反思,因此每年都有论文获奖。连续四次申报南京市个人课题并获得批准,同时多次顺利结题。

2.研究者在一线,是小学高级教师,低年级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几乎每时每刻和学生在一起,有着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观察学生,与学生交流,深入实施课题研究。

3.研究者是一个积极进取,要求严格的一线教师,并热爱教育科研,关注学生的变化,善于并主动反思,经常写教学随笔。在校级教科研中积极主动研究,并获得学校好评。

4.预期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报告一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行动研究与个人研究相结合,调查结果明确和对策具有操作性);相关论文一篇;网上博客完整的记录家教联系的经过与过程。

区(县)教科研主管部门意见

市教育局教育科学学术委员会审批意见

说明:1.本表中类别可分为中语、小语、中数、小数、英语、思品、心理教育、德育(班主任工作)、教管、化学、物理、历史、地理、生物、科学、幼教、职教、信息、音乐、体育、美术、特殊教育、其它23类。

2.本表的编号由申报人在网上提交申报材料后,系统自动分配,请各位老师仔细、认真、准确地将编号填写在表二上。

3.本表由各区县教科室(所)报送市教科所审批,市直属单位直接报送市教科所审批。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