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体育教学呈现“生命态”
作者: 杨健 | 发布时间: 2009/4/3 15:57:00 | 981次浏览
让体育教学呈现“生命态” ____“生命化”体育课堂教学探索(四) 雨花台区实验小学 陈坤 一直以来,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与尊崇,以热切而理性的思考,我努力追寻这样一个问题:生命化体育课堂教学的落脚点在哪里?我觉得还应该是落在运动技能教学的本身,所以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前提是“让运动技能教学的本身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因为在体育课堂上,学生和教师遭遇的同样的枯燥的“跑、跳、投”,缺乏“灵动”因素。那么,怎样创设、怎样的教学才能使学生生命的灵动得到彰显,从而从更深的层次上体现生命化课堂的应有之义呢?我思考着、追寻着,直到有一天,我在叶澜教授的“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这篇文章中,与这样的一段文字相遇:“……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与人的生命、生活重新息息相关,使它呈现出生命态。具有内在生命态的知识,最能激活、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和提升他们的主动探求的欲望及能力。”“生命态知识”的描述让我眼前一亮,所以我构思了这节能彰显“生命态”运动技能的教学的体育课: 一、设计“生活化”的课堂意境 低年级的教学应以游戏内容为主,把技能性教材游戏化,从游戏的“趣”字上引导学生“玩中学、学中玩”。 本节“跑几步,单跳双落”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有效改造,把较为死板的文本资源转化为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动态的活动资源,把抽象的运动技能转化为学生可以体验的童话意境—“老虎与猴子”的故事:春天到了,小猴子要练习本领收集食物,而大老虎就在这个时候也开始出山抓小猴子了,所以小猴子要抓住大老虎休息的机会练习“跳远”的本领以便能逃脱打老虎的捕食,而大老虎又是一只年迈的老虎,眼睛不好用只能凭借听力判断小猴子的方向,所以小猴一定要轻轻的练习,使学生在丰富的、具体的童话情境中,感受“轻巧落地”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基于“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把运动技能的难点与解决“小猴子”的具体的“逃生”问题紧密联系,回归运动技能的“生命态”。把单一、无味的跳远教材形象化、趣味化,使课堂教学内容多姿多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个性。 随后,把训练性教材融汇于竞赛化形式,将重复练习的“跑三步,单跳双落”渗透到竞赛活动中,学生在逞强好胜的心理驱使下忘情的练习,即便是反复演练的次数再多,学生也会乐此不疲,从而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二、创设“自主性”的教学氛围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主要是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课外生气勃勃的学生在课堂变得死气沉沉,课堂失去了生机,缺乏活力。要让课堂重新“活”起来,课堂教学的创新至关重要,新课标要求教学过程应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使教师从“幕前”走向“幕后”由“主演”变为“导演”。本节课教学我很好的转变了师生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树立“教师沉下去,学生动起来”的新教学观点,努力为学生创造唱主角戏的课堂舞台。这节课的准备活动,老师学生一起参加热身,教师以“导演”的角色贯穿于课堂的始终,善于引导,善于启迪,使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并激发学生在自主参与中不断创新。每到此类课堂,学生个个生龙活虎,尽情发挥,课堂场景热火朝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发展,同时自锻能力、创新意识也随之增强。 三、转换“教与学”的师生角色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中“学法”比“教法”更重要;学生“会学”比教师“会教”更重要。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重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合理锻炼,创造性的练习。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变“讲解—示范—练习”为“试学—探讨—引导—巩固”。 本节课中,让学生先行主动尝试练习“小猴子”生存本领,然后让学生在童话情境里体会“双腿弯曲”缓冲落地的重要性,接着师生共同探讨,教师在学生有所领会的基础上加于技术性指导点拨,最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加于巩固提高。组织学生模仿小猴子在森林里练习本领,老师变成了“大老虎”同时又是“导演”组织学生练习,让学生边“玩”边“学”,自主练习。此时的教师相机行事,灵活点拨,把学生中优缺点结合起来,组织探讨,取长补短,从而引导他们对正确动作的理解与掌握,提高教学效率。此课堂教学学生个个精神振奋,跃跃欲试,课堂充溢着浓厚的学习气氛。 本节课在还原运动技能“生命态”的设计下,“小猴子”是完全的“主角”学生在体育课中中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的确认,在这里学生不仅仅是一个学习者,更是作为一个完整生命意义上的生命去体验和创造的。“生命态”的体育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需要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全身心地参与和创造的过程,在“老虎与猴子”教学情境中,教师创设的源于童话世界的活生生的情境,成为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的“平台”,情境中的问题成为学生要完成的“真实性任务”。在有趣、有序、有效的体育活动中,经历了小猴子练习“跳远”躲避“大老虎”的袭击到“小猴子”练习好本领参加“小猴子比赛”的故事的发生和形成过程的探索和体验,让学生与情境、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其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进行多向多层次的“对话”,从而创造了一个时空共有、内容共创、意义共生、成功共享的“生命态”的体育课堂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