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以歌唱为主的音乐综合课教学
作者: 杨健 | 发布时间: 2009/4/3 15:52:00 | 1705次浏览
如何有效开展以歌唱为主的音乐综合课教学 ——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之一 雨花台区实验小学 谢纯铮 一、问题的提出 音乐是表演艺术。人们通过欣赏音乐表演获得音乐审美需要,同时亦通过参与音乐表演满足自己的音乐表现需要。因此,“表现”在音乐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他是音乐学习活动的基本形式。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表现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演奏能力及综合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进行沟通、融合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小学阶段,学生大多对新鲜事物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喜欢表现自己,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比较喜欢参与集体活动。但由于年龄的特征,注意力容易分散,以不随意注意为主,参与学习活动的持久性不强。 我们音乐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中往往会形成固定的模式,比如在唱歌教学中往往采用的程序是,先练声,然后打相应的节奏,导入歌曲,教师范唱,歌曲分析,学生演唱曲谱,读歌词并多次演唱,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整地演唱歌曲,最后进行表演。中间环节可前可后,但不外乎这些。这样的教学还是比较偏重于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忽视学生的兴趣激发和情感的交流。加上现在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易于接受和偏爱一些具有流行元素的音乐作品,喜欢一些新鲜好玩的音乐实践活动。而我们课本上的歌曲大多是学生不熟悉的歌曲,对此他们缺乏了解,不能真正走进课本音乐的情感世界,我们一成不变地教学模式也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对音乐课渐渐失去了应有的兴趣。 二、问题的现象 在以歌唱为主的音乐综合课教学中,唱歌教学环节与其他如欣赏、音乐游戏、律动、音乐拓展等环节教学相比,显得“比较冷清”。学生学习热情不够高,不能充分表现歌曲情感。下面的案例即反映了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实践,希望有助于提高唱歌教学的课堂实效性。 案例1:《百灵鸟的歌》单元节录 本课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顽皮的小杜鹃》; 2、认识顿音记号; 3、欣赏乐曲《杜鹃圆舞曲》; 4、拓展欣赏,了解更多和鸟有关的歌(乐)曲。 (一)欣赏教学 1、欣赏《杜鹃圆舞曲》约 (1)学生随着《杜鹃圆舞曲》的音 (2)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这首非常好听的乐曲,同学们仔细聆听,认真思考:这首乐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在乐曲中你听到什么鸟的叫声?”(学生回答) (3)“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表现了杜鹃鸟的叫声,谁能模仿一下杜鹃鸟的叫声?”(学生模仿) (4)“小杜鹃鸟一直 “咕咕、咕咕”地叫着。同学们听听老师模仿杜鹃鸟的叫声有什么不一样?有什么特点?”(学生模仿老师的杜鹃鸟叫声并回答) (5)老师小结:“这是一首由挪威作曲家约纳森爷爷创作的《杜鹃圆舞曲》,听!小杜鹃在歌唱:5 3 5 3 ”。(大屏幕出示5 3 5 3 的卡通图片) (6)老师用柯达伊手势指挥,老师范奏、范唱、和学生一起唱。要求正确的发声状态。 “同学们注意“咕咕”要唱得轻快、跳跃。我们给“咕咕”加上一个音乐记号——顿音记号”(出示顿音记号)“看到这个顿音记号就要唱得短促、有弹性。声音像拍皮球的感觉,我们一起试试”(学生实践) (7)“下面我们再配上3 1 来唱唱”( 大屏幕出示3 1 3 1的卡通图片) (8)老师用柯达伊手势指挥,学生 (9)学生用“咕咕”进行二部合唱。 设计意图: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要创设一种可激发学生某种兴趣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对要学的内容充满期待。在这个环节中了解、实践顿音记号,让学生感受到小杜鹃活泼快乐的形象,同时将5 3 3 1 作为发声练习,学生自然而然地随着老师的指导学习正确的发声方法。在音乐活动中实践简单的两个声部合唱,让学生体验和声的效果。 效果分析: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一节课的导入部分非常重要,生动有趣、有新意的导入能很快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对学的内容有兴趣就能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这个欣赏环节作为整节课的导入部分,反馈的效果不错。在欣赏乐曲的同时解决了“顿音”的知识点,做的自然而又有实效,学生了解到小杜鹃因为顿音的唱法,“咕咕”叫得更欢快、活泼,感受到乐曲的基本情绪,为歌曲教学做了一些情感上的铺垫。发声练习也摒弃了以往传统的为了发声而发声的做法,而是融入到欣赏活动实践中,学生能较快地找到声音感觉。 (二)学唱歌曲《顽皮的小杜鹃》约20’ 1、歌曲导入:“春天春光明媚,小杜鹃快活地飞到我们身旁。他们一会儿飞到草地上,一会儿飞到树丛里,一会儿飞到小河旁,一会儿飞向远方。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老师唱的这支歌,数数看歌曲中出现了几次小杜鹃的叫声?” 2、老师范唱,(学生回答) 3、练习节奏 (1)“这是一首奥地利民歌《顽皮的小杜鹃》,听录音范唱,找一找有几个相同的节奏”。(学生回答) (2)多媒体出现有歌词的图像谱:4/4 当我 | 走 在 草 地 | 上 ,“咕 咕” , 听见 | 杜 鹃 在 歌 | 唱 ,“咕 咕” , 我到 | 树 丛 去 寻 | 找 ,“咕 咕” , 杜鹃 | 飞 向 小 河 | 旁 ,“咕 咕” , 我又 | 赶 快 跑 过 | 去 ,“咕 咕” , 但它 | 飞 向 远 — | 方 ,“咕 咕” 。 (3)学生按上面节奏读歌词,要求在出现“咕咕”的地方模拟杜鹃叫。 4、跟琴学唱第一段歌词(注意一字一音的创作特点) 5、情绪处理(顽皮、活泼、欢快) (1)“歌曲中的这只小杜鹃是怎样的一只小杜鹃?我们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 (2)学生唱第一段歌词。 6、演唱第二段歌词 7、完整地演唱歌曲。 8、学唱歌谱 (1)“歌曲中出现了哪几个音?”(5 6 7 1 2 3 4 5 ) (2)随老师轻声哼唱曲谱。 设计意图: 在学习新歌过程中,老师希望学生有效地学好、唱好歌曲,因此老师力求将歌曲化难为易。从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入手,听琴学唱一段歌词到完整地唱会全曲。在情绪处理上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这首歌的活泼欢快的情绪。 效果分析: 导入、熟悉歌词部分都比较好,学生能较好地参与。但从听琴一句句填词唱开始,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这个过 (三)拓展欣赏约12’ 1、“我们平时学习生活中接触到表现鸟儿的歌有很多,同学们都学过、唱过哪些歌?我们一起唱唱”(学生唱《布谷》、《小燕子》) 2、“今天老师也准备了几首不同风格的有关小杜鹃和其他鸟儿的歌曲,我们一起听一听,说一说他们的演唱形式、歌曲情绪。”(大屏幕出示“连线”内容) 曲目 演唱形式 表现情绪 《小杜鹃》 女声二重唱 热烈、欢快 《对鸟》 女声独唱 抒情、优美 《布谷》 童声独唱 抒情、优美 《顽皮的小杜鹃》 领唱、齐唱 活泼、欢快 3、我们能不能模仿运用这些歌曲的演唱形式来表现今天我们学的歌曲? 4、学生小组讨论 5、将讨论的演唱形式列出来,老师指导进行实践:分组唱一唱,师生评价。 6、“除了唱歌,我们还能怎样表现出小杜鹃的调皮、活泼?” 7、学生用动作表现(老师配合创设一定的情境,带领学生进行表演)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设置比较开放,在聆听对比不同的音乐作品过程中,逐渐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拓展学生的音乐思维,为学生创编、想象、表现做好必要的铺垫。 效果分析: 这个环节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比较高,特别是唱已知的《布谷》、《小燕子》两首歌。讨论歌曲表现的演唱形式比较有效,这与之前的欣赏有联系。但是在用动作表现上学生显然准备不够充分,效果不好。 (四)结课约3’ 1、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学习。 2、老师提出课外练习的建议: (1)一个人或与他人合作为《顽皮的小杜鹃》设计动作。 (2)将歌曲唱歌爸爸妈妈或小伙伴听。 设计意图: 师生共同评价本课,一起寻找不足,关注学的不扎实的部分,争取进一步弥补。 效果分析: 一般情况会有些改变和提高。 三、问题所引发的思考 在教授这节课的过程中,我注意运用音乐欣赏引导学生,使学生对整节课的音乐情绪有个较好的把握,在随着老师一起进行相关的欣赏和唱歌实践活动中,学生体验乐曲、歌曲的情感,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创作、拓展。但是在歌曲学唱部分,我的教学设计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歌的积极性,教学方式过于简单、呆板。这也影响了后面创编和拓展的深度和广度,其教学效果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自然、自信、有表情的歌唱应是演唱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歌唱是人类最本能的音乐表现手段,也是表达感情的良好方式。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体验歌曲意境,理解歌词内涵,把握音乐特征,以自然的声音、自信地心态、自如的表情来进行演唱。怎样在唱歌教学中突破常规,创设情境,促使学生愿意并能够自然、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怎样突出“以歌曲演唱为主的音乐综合课”中演唱的重要地位?怎样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呢?这是我在唱歌教学中面临的主要困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问题对策的思考与研究 《音乐课程标准》对3—6年级学生演唱要求是:“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做出恰当的反应。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做简单评价。” 针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平时音乐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我进行了一些改动和尝试,以本课为例,我认为《顽皮的小杜鹃》这支歌,要将小杜鹃的“顽皮”作为突破口,要将活泼、轻快的情绪贯穿整个唱歌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唱歌,用各种方式表现歌曲。因此我尝试改变教学策略,增加师生接口唱,学生装扮表演,创设一定的情境,学生小组讨论等多样形式教唱歌曲,避免了长时间单一的传授、教唱。德国教育家第慧斯多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发、唤醒和鼓舞。”通过这些激发学生学歌的兴趣,通过师生有效互动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 为了能较好表现歌曲的情绪,在演唱过程中要关注引导学生的演唱姿势、咬字吐字等方面的练习。对小学生来说,老师声情并茂的范唱很重要,学生喜爱模仿老师。另外在每次唱完一遍歌曲后的师生简单评价有利于演唱质量的提高。 下面是修改后的教学案例: 案例2:(修改) (一)欣赏保留 (二)学唱歌曲《顽皮的小杜鹃》约25’ 1、歌曲导入:“春天春光明媚,小杜鹃快活地飞到我们身旁。你瞧!他们多顽皮呀。他们一会儿飞到草地上,一会儿飞到树丛里,一会儿飞到小河旁,一会儿飞向远方。”(边说边在黑板上画出简笔画)“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老师唱的这支歌,数数看歌曲中出现了几次小杜鹃的叫声?” 2、“让我们跟着音乐来扮演一下顽皮的小杜鹃,把自己藏起来,到小杜鹃唱“咕咕”的地方把小脑袋探出来唱 ‘咕咕’( 3、随着伴奏音乐,师生接口唱。 4、“现在老师扮演顽皮的小杜鹃,同学们按照屏幕上的图谱,配合着按节奏读出来。每句的第一拍我们空开,不拍。‘咕咕’处做鸣唱状。” 多媒体出现歌词的图谱:4/4(节奏谱上面对应声势图) 当我 | 走 在 草 地 | 上 ,“咕 咕” , 听见 | 杜 鹃 在 歌 | 唱 ,“咕 咕” , 我到 | 树 丛 去 寻 | 找 ,“咕 咕” , 杜鹃 | 飞 向 小 河 | 旁 ,“咕 咕” , 我又 | 赶 快 跑 过 | 去 ,“咕 咕” , 但它 | 飞 向 远 — | 方 ,“咕 咕” 。 5、“请同学们仔细听歌曲”(录音范唱),“‘咕咕’在演唱上有什么要求?歌曲中有哪些相同的乐句?” 6、“咕咕”短促而有弹性。屏幕中出示相同颜色的乐句。 7、学生跟老师轻声慢速模唱三个乐句,老师用柯达伊手势指挥。要求正确的唱歌状态。(屏幕出现乐谱) A、 5 5 | 1 3 5 3 | 1 B、 3 5 | 4 2 2 4 | 3 C、 1 3 | 2 5 6 7 | 1 8、跟琴较慢速度用“lu”完整地演唱第一段。“咕咕”处仍唱歌词。师生评价并鼓励。(注意最后一个“咕咕”两遍) 9、稍加快些速度,填词完整地唱第一段歌曲。 10、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自学第二段歌词之后展示。 11、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师生简单评价。 12、“这是一首奥地利民歌,学会之后,你理解到歌曲中是一只怎样的小杜鹃鸟?” 13、《顽皮的小杜鹃》(出示课题)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表现这支歌?小组讨论。 14、讨论预设:情绪处理(顽皮、活泼、欢快),演唱形式(领唱、齐唱)、(可结合欣赏环节简单合唱),表演形式(歌表演)、(选择打击乐器伴奏) 15、小组展示,师生评价,共同加工完善。 设计意图: 通过装扮表演来激发学生学歌曲《顽皮的小杜鹃》的热情,再由师生接口唱、师生 配合按节奏读歌词、听范唱分析辨别乐句、柯达伊手势指导识谱等方式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并渐渐唱会歌曲。在这个基础上用小组讨论、展示,师生共同评价、完善加工来表现歌曲。 效果分析: 通过案例2的教学调整,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思维积极活跃,注意力能保持持久。让学生自己小组内合作学习、解决问题,较充分的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能较快、较好地唱会歌曲,能做到自信、自然地唱好歌曲,对歌曲的表现力较调整前课堂上强多了。这节唱歌教学的效果明显,为后面拓展延伸环节中进一步表现音乐做了扎实的铺垫。 保留(三)拓展欣赏、(四)结课 五、成效与反思 歌唱是人类表达情感、与人沟通的良好方式。富有情感的歌唱是一件美妙的事情。通过对音乐课堂上歌曲演唱教学的不断尝试,我认为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不仅仅是教学生唱会一首歌,而是将歌曲作为载体,通过学唱歌的过程,来感受各种歌曲带来的情感体验、了解与歌曲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演唱技能技巧并获取音乐美和享受音乐美的一个过程。为了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就能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喜欢唱歌,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一定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学生愿意自信、自然地表现歌唱,真正能从歌唱中获得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