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导入”
作者: 无 | 发布时间: 2008/12/30 7:46:00 | 1177次浏览
创新“导入” 殷莺 在教学中, 课堂导入不能忽视。因为只有一个好的课堂导入才可以启发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成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教师在倡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观念下,课堂导入也要创新。而巧妙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将要学习什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所以,经常变化的、生动活泼又具有创新意义的导入方式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下一步教学做好铺垫。通常我都会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导入: 1.巧用故事导入,追求亮点。 讲故事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 妙趣横生。如:在一年级《送你一个书签》,我用两个手偶,表演了一段小故事:小牛因为找不到昨天读书的那一页伤心地哭了,小白兔送给小牛一个书签。老师用手偶说故事的方式导入,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老师自然、快速的导出本节课,直击主题。再如二年级《相通图样排排队》一课,我用多媒体展示一副动态的图片,描述故事:快乐王国小动物快乐的玩耍着,突然哨声响起,小动物们开会排起队,ppt课件上的小动物动态的排起队来。请学生观察排列的队伍有什么特点。这样带有视听效果的多媒体课件与故事情节相结合的导入,学生的积极性很快调动起来,很快切入课堂。 2.妙用教具导入,设置悬念。 悬念导入是指在教学中,创设带有悬念性的问题,给学生造成一种神秘感,从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种导入方式。利用悬念激发兴趣,引发思考,启迪思维,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术教具悬念教学是以美术教具视觉形象的“新”、“奇”、“趣”等特点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注视、思考、探究,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如在上六年级《蔬菜》一课,我带了一个大纸箱,并用一块布盖着捧进教室,顿时教室鸦雀无声,所有学生都好奇的看着这个大箱子。当我掀开布,同学们看到纸箱上画了许多蔬菜,有学生小声议论起来 “里面装的是蔬菜吧?” “可能吧。” “装的是什么呢?” 此时,看到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都集中在这个箱子,于是我说出游戏要求,请同学们上来,把手伸进纸盒上方的洞中,用手摸一摸,看看你能不能猜出你摸到的是什么东西。经过这一设置悬念的导入,整堂课上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极大地调动了一向不太活泼的六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究,才有所得。当学生面临问题时需要新知识来寻找答案时,他们才产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巧妙地设置悬念,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而积极地揭开“谜底”。 3.借用音乐猜画面导入,因势利导。 在二年级的《来画虫》一课,我播放了一段音乐中插有虫鸣鸟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的听一听,眼前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在动听的虫鸣声中,学生满脸微笑,课堂顿时安静起来,学生们都沉静在夏日夜晚的情境中。 “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声音?眼前出现怎样的画面?是谁在唱歌啊?” “我好像听到好多蝈蝈在唱歌” “我知道有一种绿色小虫子叫纺织姑娘,它夏天的黄昏就会发出很好听的声音,我好像听到它们在唱歌” “还有蟋蟀,她们会互相争斗,发出声音” “还有知了,这个声音我听得可清楚了。” “我觉得有好多好多萤火虫在身边围绕,旁边有很多萤火虫” …….. 安静的课堂变得热闹起来,学生们说的很开心,有的还在互相争论,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的注意力全聚集“小虫子”的话题中,学生的回答让我很惊讶,没有想到孩子可以描述出一幅幅这么美丽的画面来。虽然语言很简单,但却很有意境。此时我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来画虫》。”学生们竟都欢呼起来:“喔~~太好了! 通过音乐导入新课,这种形式不仅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更容易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情感。 导入的创新,即通过有效的活动方式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上来,身心处于“适宜唤醒状态”。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注意是我们心灵的惟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导入的构思与实施,在美术课的开始阶段。千方百计把学生的心理活动保持在教学行为上,使与教学活动无关的甚至有碍的活动能迅速得到抑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