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如何将“用教材教”落到实处
作者: 伏蓉蓉 | 发布时间: 2008/5/6 0:00:00 | 1499次浏览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如何将“用教材教”落到实处 一、引言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辑指出:“用教材教”是一种与“教教材”相对立的教材观和教学观,是突破传统的全新理念。作为教师,就是要利用教材,创设一个有利学生主动参与的问题情境和学习环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在与文本的自主对话中,习得读书之法,深感读书之乐,经历体验过程,受到强烈感染。 在苏教版低年级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种特殊的课文——词串识字。这是在吸取传统文化之精华、遵循儿童识字之规律、借鉴各种识字教学之经验的基础上,独创而成的一种识字教材。 二、案例描述: 《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识字4》第一课时 。 片段一: 师:这有一幅图(书上图1),仔细观察图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生:图上有一个大大的太阳,说明天气很好。 生:我帮他补充,这是晴空。 师:(出示“晴空”)指名读。在字音上,有没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我要提醒大家注意“晴qínɡ”,它是后鼻音。指导朗读。 生:太阳出来了,阳光照在身上,小女孩感觉特别温暖。 师:(出示温暖)谁来读? 生:这个“暖”字是鼻音,我会读:温暖。我感觉我就站在太阳下面,温暖极了。 师:听了你的读,我感觉到温暖了,谁再来试一试?谁能用“温暖”说一句话? 生:躺在妈妈的怀抱里,我感觉特别温暖。 生:春天,小草沐浴着阳光,感觉温暖极了。 生:冬天,我接过妈妈给的热水袋,手上顿时温暖起来。 …… 生:我看到一个小女孩在晾晒衣服。 师:(出示 “晾晒”)什么天气适合晾晒,为什么呢? 生:天气好的时候,大太阳的时候可以晾晒。 生:我们家经常在中午太阳好的时候晒被子,这时的阳光强。 生:要有太阳,阳光很强,我妈妈也会晒衣服,这样衣服很快就干了,阴天衣服不容易干。 师:这个词你会读吗?(指名读)读字音时,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谁来当小老师? 生:我提醒大家注意,“晾”是边音,“晒”是翘舌音。请大家跟我读。指导读准字音。 师:该怎么记住“晒”这个字呢? 生:我妈妈常说“西晒”,日在西面所以“晒”。 生:把“洒”的偏旁换成日字旁,就成了“晒”。 生:我编了个口诀:日落西边就是“晒”。 生:左边是“日”,右边是“西”合起来就是“晒”。 师:谁能给“晒”组个词呢? 生:晒台 晒干 晒太阳…… 师:仔细观察这一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生:“晴、暖、晾、晒”都是日字旁。 师:为什么是日字旁呢? 生:因为它们都和太阳有关。 10、你还知道哪些“日”字旁的字? 生:旭、晨、暑、曝、明、晓……(师板书) 片段二: 师:怎样做才是瞄准呢?谁能学着解放军叔叔的样子做一做动作? 生表演。评议。 生:他做的是对的,因为他眼睛紧盯着一点了。 生:我觉得动作是对的,但注意力还要再集中一点,要不然打不中目标。 生:我觉得他做得很好,眼睛一睁一闭,看得更准一些。…… 师:回忆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能给“瞄”换个偏旁吗? 生:喵、猫(师板书)。 师小结:大家的记性真好,给生字换偏旁,也是一种很好的识字方法…… 评析与反思: 郭沫若曾经说:识字是一切探求的第一步。在新课标中,对识字教学也做出了比较准确的定位:识字写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然而识字过程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传统的识字教学单一、枯燥、乏味,学生参与程度不高。教师应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那么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如何将 “用教材教”落到实处呢?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一、用好教材,精心组织学生与文本展开互动式对话。 (1)扎扎实实的识字。识字最基础的就是要完成字音的认读和字形的识记。 在认读字音时,我放手让学生去发现:读时要注意什么?请学生当小老师,学生就会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和别人,从而进行自主识字:“晴”是后鼻音、“暖”字是鼻音、“晾”是边音、“晒”是翘舌音……学生争着说出自己的发现,效果比老师去提醒要好得多。 识记字形不能靠学生死记默背,要动脑理解记忆,要使一个个方块字,变成学生头脑中跳动的音符,使之活起来。要把识字字形教学的形象性与准确性,生动性与科学性,知识性与思想性结合起来。 本课在识记字形时,分两走:首先,针对生字,我选取了两种不同的问话方式,让学生进行了识记。不同的问话方式,让学生保留了识记的兴趣和新鲜感。教学“晒”字时,让学生说说他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学生的思维打开了:有的编口诀,有的换偏旁,有的联系生活实际,与字进行了互动式对话。而教学“瞄”字时,则鼓励学生复习旧知,“温故而知新”,借机小结识字方法。其次,针对词串,本课属于形近偏旁的比较识字。第一组词语与太阳有关;第二组词语与眼睛有关,因此每行词串教学完成后,指导学生去发现,加深学生对词义的理解,进一步识记字形。 (2)诵读感悟,充分运用朗读这种对话形式,让学生在读中认识事物,在读中感悟语境,在读中积累语汇,在读中陶冶性情。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汉字的最终目的是正确理解运用。要正确使用汉字必须理解汉字的字义,而“读”则是理解字义的好方法。 在本课教学时,指导朗读词语则和文中插图相联系,如:由图中的太阳到感觉“温暖”,由直观的图像到抽象的思维,再通过教师正确评价点拨,使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读中,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 二、用活教材,巧妙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加深体悟。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对识字教学提出了这样的理念:”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 在这课中,每一部分都由部首的演变、词串、 插图构成。部首的演变展示了从“图形——象形文字——部首”的变化过程,紧接着就是与部首有关的两行词串,而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词串中词语的意思,符合孩子形象直观思维为主的特点。 在指导学生观察完图画后,结合动作演示认识:“谁能学着解放军叔叔的样子做一做动作?”通过对表演的评析,让学生加深体悟。而“什么天气适合晾晒,为什么呢?”学生则很容易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为词串部首归类埋下伏笔。 三、活用教材,相机点拨,通过重组、拓展延伸等促使资源生成。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副所长佟永泉先生指出:儿童的言语发展,并不是在某一个阶段发展识字能力,而在另一个阶段发展阅读能力。 教师不但要将教学时所教内容放入一定语言环境中去,把字词句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而且在教完后也要及时为学生创设练习和运用新知识的机会,实现发展语言能力和识字能力的双赢!用多了,用熟了,就能“生巧”。如:在小结偏旁时进行拓展:“还有哪些日字旁的字?”在组词、说话的运用中识字,让学生给“晒”组词,用“温暖”说一句话,而第一行“晴空 温暖 晾晒”大都是与“日字旁”有关,三个词语巧妙地营造出一个在晴天中洗衣晾晒的情境,则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根据图画写一写……这些方法可提供学生和字词反复见面的机会,在发展全面的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发展识字能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地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努力,不断创新,认真把握教材,我们必将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将“用教材教”落到实处,在课堂教学中体验到无数个无法预约的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