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源于辩论
作者: 李小红 | 发布时间: 2008/5/6 0:00:00 | 1024次浏览
精彩源于辩论 雨花台区实验小学 李小红 随感一: 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评价手册上有这样一道练习:计算并验算24×50,就这题的验算方法办公室的老师展开了激烈地“辩论”。因书上没有出现类似的题型,也就没有了参考的样板,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又因还没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所以一致认为验算时应用”交换因数相乘”的方法,问题在于用50乘24,数位如何对齐,有认为“0和4对齐,5和2对齐,先算4乘50得200,再算20乘50得1000,合起来是1200;有认为完全可以用简便算法,摆竖式时先把0放在旁边,4和5对齐,算时先算”5乘24“,再在积的末尾添上1个0 ;大家各持己见,并且战事”升级“,更多的数学教师也参与了进来。最后,一致认为两种方法都可以,但后一种方法:先算”5乘24“时,要先算4乘5得20,再算20乘5得100,合起来得120,再在末尾添上1个0,得1200。如一步得出5乘24得1200,则无道理。在这场争论中,我觉得所有人都是赢家,通过激烈地辩论,原先模糊的概念清晰了,对教材的把握更准确了。大家再一次感受到了数学”严谨“之美。 我觉得数学课堂同样需要“辩论”。 随感二: 曾听过“直线、射线和角”一课,教师在教学了角的各部分名称后,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锐角、一个直角和一个钝角,并分别标上了1、2、3以示区别。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便于别人称呼。那么,该给这三个角起个怎样的名字呢? 生:可以叫角一、角二、角三。 师:好的。可是,该怎么书写呢?请大家在随堂本上试着写一写。 集体交流。 生1:我是这样写的:∠1、∠2、∠3。 生2:老师,我认为这样写更好,一看就知道是什么角。∠1、2、3。 师:他的方法可以吗? 生1:他的方法虽然直观,但写角前还得先判断这个角是什么角,比较麻烦。 生2:照这样下去,如果遇到平角、周角,就只能用一条直线或射线来表示了,容易引起误会。 生3:书上的方法比较统一、明了。 通过辩论比较,提出新方法的那位同学说到:我觉得还是书上表示角的方法更好些,角的名字其实只是一个符号而已,要区别不同的角,借助后面的数就足够了,不需要借助前面的形状,数学讲究统一简单,书上的方法看起来更简洁、统一。 反思:教师的高明之处在于,没有用“数学上就是这样规定的”来打发学生。而是让全班同学展开辩论,通过说理,进一步明确怎样做最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谓“真理越辩越明”,在辩论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找出别人意见的闪光点,发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那位学生,对自己的创意有了新的深刻的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思考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化枯燥传授为生动接受,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