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教,多元学,显性评” ——在小学体育水平二《投掷》课堂中的体现手段和方法
作者: 赵丽 | 发布时间: 2021/5/12 14:39:04 | 425次浏览
5月9日下午雨花实小体育组开展了集体备课,本次集体备课孔校长、蒋主任、吴主任以及全体体育教师参与此次教研活动。 体育组开展了主题为“精准教 多元学 显性评”的体育集体备课活动。本次教研活动,围绕投掷单元的侧向投掷垒球内容进行研讨。 组长董洪雪老师首先提出中年级水平二《侧向投掷垒球》重难点是什么?她结合教材和大家分享了本课的重点为:持球后引,蹬地收腹、转体、屈肘挥臂,球的出手角度;难点为:动作连贯、协调,快速挥臂、甩腕。 “精准教”需要教师明确侧向投掷垒球的具体内容,针对这一问题王正武老师指出:“侧向投掷垒球的学习分为三步走,第一步学习原地侧向投掷垒球、第二步为上一步侧向投掷垒球、第三步在学会上一步侧向投掷的基础上学习助跑投掷垒球。”针对三、四年级的学生,结合学校场地实际情况可用沙包或者学生自制轻物来学习上一步侧向投掷。 张旭老师结合教学情况提出了学生学练时普遍存在且较难解决的问题——学生在投掷练习中发力不够协调连贯,这一问题引发了大家的思考。 徐锦程老师对这一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学生动作不够协调大多是因为对该技术的动作顺序不清晰,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蹬地、转体、挥臂的动作顺序,通过坐姿、跪姿、站姿不同姿态的投掷进逐步感受自下而上力量传递。 赵宏强老师通过田径专业角度对影响投掷距离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投掷的距离取决于出手角度、出手速度和出手高度这三个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引臂、蹬地、转体、挥臂动作都是在为成绩,即最后的出手角度、速度、高度在服务。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练习方向的同时,作为教师在对学生学练情况进行评价时,不能只看投掷距离这一角度,要结合技术层面进行多元化的显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予以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学练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施加限制条件,陶倩倩老师、林俐老师说出了她们的经验,课上她们通过在投掷方向的适宜高度、适宜距离处拉起横绳来提醒学生在适宜位置出手,保证高度和角度,练习效果很好。同时陶老师、林老师提出了怎么强化学生出手速度的问题,引发了大家的思考。 侯蔚天子老师关于强化出手速度的问题给出了这样的建议,一般情况下减轻重量便很容易体会到更快的速度,可以用纸张叠出“响炮”通过打“响炮”的游戏来练习出手速度,看看谁可以打的响,不仅增加了练习的密度、体会了更快的出手速度,而且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更提高了学生积极性。 杨健老教师在讨论时直接提出来学生在练习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学生的投掷姿势不正确和学生的发力顺序不对。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注意纠错,学生才能更好的掌握动作,这才是教的准,学得好。 在每位老师分享后,同组的老师们还就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和补充。通过这次诊断错因,老师们对比了学生的共性错误,分享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夯实基础,做好提优补差,使教学螺旋推进。 最后,吴主任同体育组老师探讨了一些典型问题,肯定了体育组的教研活动,同时也希望老师们平时也能经常的这样讨论,诊断分享,互相抱团,促进整个体育组发展。
撰稿人:徐锦程 审稿人:董洪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