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2019年12月5日 星期四
实小教师9月份作业述评
作者: 杨健 | 发布时间: 2012/10/22 16:37:00 | 532次浏览

实小教师9月份作业述评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养成“思”的习惯,既是对自己一个月来班主任工作或教学工作中亮点(或失误之处)的回顾,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所写内容应是对当月所发生的事、所做工作的反思,或一课一思,或一板块一思,或思课堂中发生的教育、教学故事,或思课堂教学中的某一环节、片段;或思自己的经验与教训,或总结别人的成功与失误(评课式反思)……通过反思,提高对教育、教学本质的认识,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一、当月课堂中发生的故事

写自己课堂中发生的故事,决非单纯地叙述故事,不是为写故事而写,而是通过故事,让自己有所感、有所悟,通过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去感悟教育教学的真谛。因各人对教育教学的理解深浅不同,通过故事所感受到的交流、推广价值也就不一样。也许对你而言是有用的,但对本人也许就是“肤浅的认识”。所以,这里就有个对主题的深刻挖掘与提炼的问题,不仅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用,也要兼顾考虑对别人的参考价值。也就是说,你的故事既是写给自己看的,也是写给别人读的。

刘崟老师《微笑的老师最美》,通过自己对学生亮亮不同教育态度的故事,从中感受到有些孩子心理脆弱,情绪易波动,教师要慎用批评,以免挫伤孩子的自尊,同时也感受到微笑在教育中的特殊魅力。

谢娟老师《小声的嫉妒不如大声的赞美》针对课堂上当老师表扬某同学时总有人在下面小声嫉妒的现象,进行反思:要正确认识嫉妒现象,作为教师,我们不妨把学生在下面的小声嘀咕变成教师发言的延续,让他们上台客观公正地指出受表扬人的不足,相信这样的嫉妒会变成真诚的劝诫,双方都会在这样的氛围里走进坦诚交流的天地。只要教师在处理时多些教育机智和幽默,相信嫉妒也能成为学生前进的力量!

如何与上课不守纪律的“捣蛋鬼”进行有效的谈话?林俐老师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在《剪刀、石头、布的对抗》中,通过具体事例,她谈了自己的做法与思考:以朋友的身份,以宽容与理解的姿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帮助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信任为基础,给他们尝试改变的机会,这样的谈话,孩子们会心甘情愿地接受。

“一年级的孩子是天真无邪的,是一张白纸,从入校的第一天我们这群老师就要在这张白纸上不断地涂涂画画、染上不同的颜色。我们每个人都得让自己努力成为最优秀的“画家”,稍有不慎,这张画就画得不好看了,白纸就被…”

如何“画”无疑是门学问。相平平老师在《一年级的孩子们》中谈了五位不同特点孩子的表现,感悟到:原来每张白纸都是不一样的,这需要我们慢慢发现,找到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

孙颖老师在《欢声笑语促习惯》中通过一个具体事例(试验),认识到:要针对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常规教育,要用生动的语言,游戏的方式来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感受到:“转变方式后,上课对于我和孩子都轻松多了。班级里少了严厉呵斥,多了欢声笑语。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感到很有趣,犯错的孩子也没感到自己受到了批评,在欢声笑语中帮助孩子养成了好习惯。”

二、反思当月班主任工作中的亮点与不足

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它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对近期(当月、当周、当日)自己工作中的得与失进行深刻地反思,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在摸索中前进,在总结中提高认识,从而不断开创班主任工作新局面。

刘红老师《我扫除了一个障碍》在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某学生因在升旗时跑,给某老师抓住,结果家长对此很有意见。作为新接手的班主任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妥善解决好此事,刘红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从此事中,刘红老师也感悟到:与家长首次接触,尤其是不讲理的家长,最为关键的是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给予真挚的赞赏,然后适当提些建议。对于溺爱型的家长,充分尊重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对孩子的保护欲,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老师的意见。用恳切的语言鲜活的例子指出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耐心地说服家长,应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子女。

听别人的课,对照自己,发现不足,寻因思措,是一种进步。张文轩老师《“蜜蜂事件”引发的思考》写的是蜜蜂飞进教室后,在不同的班级会有不同的反应。自己一直没解决的问题,在听课时又遇到,不同的是自己没解决的问题在听课班级却解决了。由此引发自己的思考:反思自己的班级管理,虽然也和学生们三令五申,但是缺乏的是对问题细致的提醒和耐心的处理。听课时发现同行班级的管理经验,对自己的工作有所触动,由此进行反思,这样的听课收获还真不小。

三、反思当月教学工作中的亮点与不足

赵辉老师在《提高学生注意力的简易方法》中谈到:“时隔七年,又回到了一年级的课堂,确实有点不适应。”如何解决?他从四个方面谈了一个月来自己的做法:信号指挥法、游戏调剂法、评比法、夸张表演法,读来很受启发。

韩发忠老师本学期新接三年级一个班语文教学工作,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写字握笔姿势存在问题,由此展开调查,并引发了自己的思考《由学生握笔姿势想到……。这种发现问题、展开调查、引发思考、寻求良策的做法值得提倡。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是进步。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就需要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王慧娟老师《沉下心来了解孩子》写得很朴实,但仔细读来,你能看到她在这个月里的进步。她写到:“这个月的工作我更多的扑在了孩子的日常作业上,对于孩子每一次的作业我都很关注,从孩子的作业中我发现了很多问题。首先,对于孩子的试商问题;其次,孩子的错误不光是粗心,还有不理解;再次,孩子的书面不整洁,要教会孩子好办法。”抓住一个点,反复做深入的研究,一定会使自己进步得更快。

四、对当月所教一课的反思

陈俊老师《爱之链》一课后的感受是:既有点小郁闷,又有点兴奋。郁闷的是被孩子将了一军,孩子改了自己三次板书;兴奋的是孩子们对文章的理解竟然比自己有深度。改三次板书,其实就是课堂上生成的过程,教师随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深度的准确把握而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从中我们也能看出教学相长,学习无止尽。

龚慧昌老师在教学《船长》一课后,通过对三个教学环节的回顾与反思,不难看出她对文本的深入钻研与恰如其分的教学策略。教学的成功,正如她所说“那一刻,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真的陶醉了,感动了。”如果我们的课堂,经常充满“陶醉”与“感动”,那么,我们的课堂就离生命化课堂不远了。

许晓宇老师在教完《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既为自己牵着学生的鼻子逼着他们思考而感到汗颜,同时又认识到“引导学生潜心会文,在有所触动时主动思考,这才应该是阅读教学做的事。”

五、听课有所得——也是一种反思

听别人的课,进行评课,能否评出子丑寅卯,可见功底深浅,评论促进思考,从而使自己的认识再提高。这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有效途径。

窦林老师在听瞿庆亚老师执教《射线、直线和角》一课后,引发了自己的思考:数学教师的语言究竟还应具备哪些特点,才能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师生的交流、互动更加自然,才能真正让数学课堂更加有效?听一课,有一得,不亦乐乎?

伏蓉蓉老师9月18日参加了南京市小学品德学科优质课展示活动,聆听了特级教师唐隽菁执教的《《许多物种消失了》一课。课堂上活跃的气氛、学生情感的自然抒发,让她感受到在小学品德教学中,只要绽放我们的教育智慧,就能造就出精彩的课堂。并从四个方面谈了自己的听课体会,这样的听课,听后有所感、有所悟,既是学习,也是研究,值得提倡。

每个月作业内容写什么?以上总结了本月教师反思(故事)作业五个方面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这也是我们所要提倡的。

关闭×

Baidu
map